PRODUCTS
CONTACT US
安平縣正辰絲網制造有限公司
聯(lián)系人:張經理
服務熱線:18832882088
郵箱:apyingan@qq.com
傳真:0318-7172526
地址:河北省安平縣中營開發(fā)區(qū)
福建鋼格板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2-16 17:36:15來源:安平正辰公司
閩南古村落里
隱藏著一座橋上書屋
自落成到現在
連獲世界級著名建筑獎
被評為八大環(huán)保建筑之一
它也是世上唯一一座橋上書屋。
因為這個世界上,不會再有這樣兩座村莊,有這樣一段過去,還被這樣一座橋上書屋相連。
下石村,閩南一座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古村落。
古老、貧窮、孤寂、交通不便是它的特點。村子里的年輕人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,剩下為數不多的老人和孩子,卻因一條小溪的阻礙而不能往來,
只能隔溪相望,更顯孤寂。
這條清澈的溪水,自山上蜿蜒而來,把村莊分成兩半,一半姓石,一半姓林。他們的房子也是一樣,兩座建自乾隆年間的土樓,到鳳樓與中慶樓,也只能隔溪相望。
據村子里的老人說,早些年,村子是一個整體。因兩姓之間經常械斗,便劃溪為界,彼此不相往來。
這條寬度不過幾米的小溪,一流,就是下石村的百年光陰。
橋上書屋
清澈的溪水之上,是細密的桉樹木條包裹住的方筒式建筑。下方用鋼索懸吊著的一座折線形鋼橋,將兩個土樓連接在一起。橋面上,十多個小學生席地而坐,朗朗讀書聲,在村子里不斷地回蕩。
這座橫亙在溪水上方的橋上書屋,將兩個土樓連在一起,將兩姓村民連在一起。
通過一個設計,激活一個村莊,建立一所小學。
橋上書屋,是清華建筑學院教授李曉東,在兩座土樓之間架起的一座希望小學。初次看到下石村情況,他就有了一個初衷:通過知識連接起兩座土樓村民的信任和溝通。
因為土樓建筑和傳統(tǒng)民居不同,其獨特的集合式住宅有著強烈的內向防御性。這種內向的傳統(tǒng)文化積淀,給整座村留下了安靜的韻味和豐厚的文化遺產,也影響著整座村落每家每戶封閉的格局。整座村,缺乏交流的公共空間和形成精神凝聚力的場所。
因此,一條橋,一座小學是李曉東的主要設計概念。
通過給土樓注入新的生命力,在現實生活中激活傳統(tǒng)文化。寓意連接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溪水之上的橋上書屋,外看有風景,內觀有乾坤。
橋上有兩個小學班,功能簡單明了:兩個階梯教室,一個小圖書館,一個小便利店。
兩個教室分布在兩端,分別朝向兩個土樓,通過教室單側的走廊都可以到中間的圖書館。
而教室外側,則是走道,供來來往往的村民使用。
外表面用木條格柵、鋼龍骨固定,如此處理,使得室內的視線與行人之間不發(fā)生干擾。
遠處溪水的風景也可以暢通無阻的進入到室內,清風、溪水、鳥鳴,在里面讀書,非常愜意。
書,是橋上書屋的主打品。從自然到詩歌,從社會到地理,從生活到故事,數量不多,但豐富多彩。
在這里,不管你是姓石的還是姓林的,都是橋上的人。挑一本喜歡的書,席地而坐,一起消磨時光。
若是不愿看書,就閉上眼睛,單純的聽溪水潺潺,清脆鳥鳴,一陣清風徐來,愜意極了。
橋上書屋不僅是知識的殿堂,還是游戲的樂園。在書屋的兩側,有一塊鵝卵石鋪就的廣場。一到晚上,村里的婦孺幼兒,吃飽了就來到這里遛彎。
自發(fā)的組織起各種各樣的活動,有廣場舞,有木偶戲。她們不需要隔江相望了,抬腳走過去,就是另一個天地。
一條小溪,
造就了兩座土樓的百年相望。
一座書屋,
架起了兩姓村民的你來我往。
李曉東教授,打開了隔溪相望的村莊,打開了隔山相望的世界。這座橫亙古老與現代的建筑,真正連接了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
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好奇心慕名而來。他們帶來外面的信息,村民帶著本地的特產。土樓與書屋,游客與村民,形成一種對話。
不同時代的建筑在“交流”,不同環(huán)境的人們在“溝通”,都訴說著彼此的故事。即便他們不說話,彼此存在就十分美好。
本文由專業(yè)的鋼格柵板廠家 "正辰公司"發(fā)布,轉載文章請注明出處